开发豆整理了黄果树景区必买特产,分别是镇宁波波糖、绣花鞋、荞凉粉、丝娃娃、牛角梳、地戏脸子、蜡染、安顺三刀、黄果树窖酒、黄果树毛峰,一起来看黄果树瀑布景区十大特产吧。
绣花鞋
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中国绣花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实用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绣花鞋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基本参案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吉祥参案有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
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故名。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再加上当地人喜爱的酸酸辣辣的汁液,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镇宁波波糖
镇宁波波糖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以糯米加工的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的。因其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主要特点是香、甜、脆,色泽麦黄,食之口内久留芝麻的清香。波波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相传原是镇宁附近苗族王宫中的宫廷小点,后来其制作方法流传出来,经过不断加工,才形成今天的波波糖。在贵州民间,尤其少数民族好吃糯食,大量种植糯米,民间以糯米为原料食品品种繁多。
荞凉粉
荞凉粉,是中国贵州省的一道名小吃,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道小食。贵州全省各地均有荞凉粉,但以中国贵州省安顺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荞凉粉最具特色。其以荞米作原料,经打磨、煮沸、冷却而成,加入秘制红油辣椒、酥花生、酥黄豆,浇入豆腐乳汁、调料即可凉拌食用。荞凉粉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是贵州居民必不可少的驱暑小食。
牛角梳
牛角梳是以牛角为原料制作的一种梳子,长度为10cm-20cm。好的牛角梳手感温润如玉,厚实,牛角色泽圆润,手感好,不起静电。每天用牛角梳头数次,可以起到按摩大脑头皮和头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和疲劳情绪的作用。
地戏脸子
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而地戏的面具被称为“脸子”,脸子是地戏的灵魂,是用坚韧的丁香木或白杨木雕刻而成的。其面部的花样繁多,不仅五官个个不同,还可以随意雕刻上蝴蝶、花草、藤蔓等乡村常见物。地戏面具,雕工细腻,色彩丰富,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和旅游产品。
黄果树窖酒
黄果树窖酒是贵州安顺镇宁县的特产,色泽,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香气,具有浓郁的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窖香优雅,略带清香。酒体醇合协调,绵甜爽净,回味悠长,酒体协调,绵甜爽净,余味较长具有本品典型风格,当酒液温度低于10℃以下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当酒液温度在10℃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黄果树毛峰
黄果树毛峰是在贵州省安顺市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选用安顺地方群体小叶品种和福鼎大白茶等良种的芽叶,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加工制成的,具有“耐冲泡、滋味鲜、看似青菜水、入口板栗香”品质特征的绿茶。黄果树毛峰条索紧细卷曲,茸毛显露,外形银绿隐翠;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匀齐幼嫩,尤其具有耐泡之特点。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果树毛峰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蜡染
贵州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也被誉为“蜡染之乡”。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安顺蜡染网上有介绍蜡染匠人。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蜡染(batik)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
安顺三刀
安顺三刀以其锋利耐用,轻便舒适,造型美观闻名于世,是贵州省传统名牌产品之一,已有百年历史,始于清咸丰年间,在清末安顺已生产剪刀、菜刀3万余把,远销各地。安顺三刀是贵州省安顺市的特产,安顺三刀指的是菜刀、剪刀、皮刀。安顺三刀中,特别是“安顺牌”菜刀,刀身端正,刃口锋利,前切后砍,使用方便,备受各地用户欢迎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