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扬、光大,影响深远。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每年农历七月廿四,是龙树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廿四——佛教界重大节日 龙树菩萨圣诞

龙树菩萨介绍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在汉传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称号。大约活跃于公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龙树广泛影响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观派以他为创始者,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也多以他的著作来证明本身宗义的正确。龙树菩萨的头上有很多蛇环绕,这不是七条蛇而是一条蛇有七头,象征着龙。

龙树菩萨的地位

佛陀第二

龙树在佛陀灭后七百年,非常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使人们从新认识到佛教的最根本思想;而且他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创立了中观学,在他的理论中他彻底地贯彻佛陀宣讲的缘起思想,对后来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被称为“佛陀第二”。龙树在佛陀灭后七百年,非常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使人们从新认识到佛教的最根本思想;而且他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创立了中观学,在他的理论中他彻底地贯彻佛陀宣讲的缘起思想,对后来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被称为“佛陀第二”。

八宗之祖

龙树由于他思想的价值,对后来的佛教发展影响很大,被称为佛教“八宗之祖”,佛教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都把龙树称为是自己的祖宗。

千部论主

龙树的著作很多,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被誉为“千部论主”。保留到现在,收集在《大藏经》中的就有19种。在藏文译本中,龙树的著作有一百一十八种之多,其中许多是关于密教的,而龙树著作的藏文译本与汉文译本重复的只有十一种。

龙树菩萨名号的由来

《龙树菩萨传》中记载:“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意思是,他的母亲在树下生他,因名周那即树的意思;他的成道与龙族有关,所以号为龙树。

龙树菩萨著作

龙树的理论著作很多,有“千部论主”之称。保留到现在,收集在《大藏经》中的就有19种。在藏文译本中,龙树的著作有一百一十八种之多,其中许多是关于密教的,而龙树著作的藏文译本与汉文译本重复的只有十一种。龙树有六种显教方面的著作很为人重视,被称为“六如理聚”,它们是:《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迥诤论》、《广破论》、《宝 论》(即《宝行王正论》,尼泊尔还藏有梵本,1934年,被西方人发现,印了出来。)龙树的藏文著作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赞颂,有18种,一类是密教解释,有51种,一类是显教解释及杂着,有48种。龙树的著作收集在大藏经中的约有19部,这些著作又可分为宗论部、释经部、集经部、颂赞部。

主要著作有:《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劝诫王颂》、《优波提舍》、《庄严佛道论》、《大慈方便论》、《无畏论》等。

龙树菩萨道场

龙树山

龙树山,又称龙树丘,南印度的佛教遗迹,位于基斯特那(Kist-na)河中游右岸的台状丘陵地,为3世纪时印度境内一王国的首都。距著名的佛教遗迹阿摩罗婆提(Amaravati)17公里左右有一克里须那河,自此河逆流而上不久处,其南岸即为龙树山之遗址。依据所发现的碑铭记载,此地即3世纪时极为繁华的伊克须婆克王朝的首都毗遮耶普里(Vijayapuri)。当时此地有身为王族贵妇的虔诚佛教徒,有属于多闻、化地、西山各部派的佛寺,有供锡兰僧尼居住的僧院等等。此地之僧伽蓝,系精舍与窣堵波结合而成。以第三十八号遗迹为例,其中央大厅周围,有三面僧坊、支提窟与供有佛像的祠堂。

最后,请跟随MAIGOO一起至诚恭敬称念龙树菩萨名号,祈愿我佛慈悲,护佑中华,护佑佛教,护佑众生:

南无龙树菩萨

南无龙树菩萨

南无龙树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