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杀是社会转型阵痛的具体表现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转型时期都遭遇过此类问题。目前我国自杀率最高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中9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专家指出,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孤独感已成为老年人最大心理困扰,必须借助社会力量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
老人自杀率调查:为什么老年人自杀率高 如何干预
【亚洲老年人自杀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例如在韩国,这个年龄段的自杀率翻了五倍,从1990年的10万人中有14个自杀到2009年的10万人中有77个人自杀。在台湾,老年人自杀率要比其他年龄段的自杀率高两倍。在2010年10万人中有35.8人自杀,而全国的平均数是17.6人。中国70-74岁的城市居民在20世纪中叶的自杀率是每10万人中33.76人,而这个数字在19世纪中叶是13.39.。
预测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
2011年一项报告显示亚洲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接下来的20年间还会不断的恶化,自杀率不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和新加坡老年人自杀率都很高,但是讽刺的是,这些国家最近发展都很快,家庭收入的上升使得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与之对比的是,在那些欠发达的国家,自杀率很低,保持很平稳,例如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斯里兰卡。
专家认为亚洲一些国家地区快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精神卫生服务。在金融或健康危机之后,老年人的自杀率总是出现不寻常的波动。但是现在专家认为由于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给老年人带来的社会压力也许是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2009年中国对304例老年自杀的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老年人自杀的三个原因为:身体疾病或受伤(59.2%),饮食,睡眠或者其他日常行为的巨大改变(37.8%),金融困难(34.5%)。该调查还发现,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老年人受到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人们涌向城市工作,家庭也出现了分裂。
在中国,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里能够照顾老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年轻的劳动力都从农村地区流向工业地区和发展的大城市,农村地区老人的照顾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9千4百万,预计到2020年还会增加300万。
中国目前正在采取紧急措施来解决老年人自杀问题。今年8月,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宣布将降低成本,简化繁文缛节,启动更多资金为老年人服务。这些服务包含如:日常护理,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和紧急援助,额外的土地使用和税收补贴。目前一项新政策阐述的是如果子女不定期回去看父母的话,父母可以依此起诉子女。
现在亚洲很多国家因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工人,过去在家里照顾老人的都是妇女,现在这些女性也在外面工作。因此,农村的劳动力锐减,剩下老年人照顾着同样羸弱的老伴。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自杀率高都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因为自杀率是可以控制的,我们是有办法防止自杀的,只是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自杀的发生。
事实上,中国现在采取的措施是有作用的,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1995年,新加坡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该年一项全球调查发现新加坡的华人男性自杀率居世界第二——十万人中有60个人自杀。但是该调查发现马来新加坡人自杀率却非常的低,10万人中只有2人自杀。心理健康专家都惊呆了。在这个小岛内,人们都在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后来发现是社会变革对中国家庭带来的影响,年轻的中国人都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
新加坡政府立即对此采取措施,卫生部为老年人组织了社会活动,通过社团增进老年人之间的联系。还开设了很多项目来消除隔阂。这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1995年到2005年之间,新加坡老年人的自杀率显示为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09年新加坡老年男性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8.7人,老年女性的数据为19人。
香港最严重的自杀流出现于1997年中英政府交接以及亚洲金融危机时期。1997年到2003年间香港老年人自杀率出现了超过50%的上涨。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时期,老年人自杀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
这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看法,这些老年人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他们不想去医院,不想承受任何病痛,他们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自那开始香港政府就开始采取措施来控制老年人的自杀率。医院设置了一站式的精神病诊所为老年人提供评估,管理以及治疗。最开始只有寥寥无几的一站式诊所,现在在香港这种诊所遍地开花。医院推出的这种诊所都配备了防自杀小组直接为老年人负责。
小组组织精良,会教育社工一类的前线人员,培养他们关爱老年人的能力。香港65岁老年人自杀率是平均自杀率的2到3倍,但是自此之后就从2003年的峰值下降到2011年的10万人中23.3人自杀。
香港这个预防措施显示这种实实在在的服务正是扭转亚洲老年人自杀的一部分。随着这些社工的老去,本身又会转化成一个问题。20年后能够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更少后,该问题又会变得更加严重。
【农村老人视自杀为合理 养儿防老不可靠】
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农村老人自杀率5‰
据悉,这项研究从2008年开始,历时6年,足迹遍布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是主要研究者,他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已从20年前的1‰上升到现在的5‰,并保持在高位。
“有的农村老人告诉我,他们有三个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在他们眼里,这三个儿子最可靠。”刘燕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的老人比年轻人更看得开。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水源教授说,中国老人自杀比例是其他群体自杀比例的3倍。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透露,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数据还显示,中国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已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城镇化的痛苦:情感缺失 经济压力大
农村老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走上自杀这条路呢?刘燕舞透露称,这或许是他们化解城镇化痛苦的特有方式。
“农村老人的子女大量涌向沿海城市务工赚钱,并将子女接到城里上学,转而将老人留在家中,大多数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刘燕舞说,经济上的压力会让一些生病的老年人选择自杀。
中国是一个有着“老有所养”传统的国家,老年人自杀更多是因为情感缺失。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后,激烈的工作竞争让他们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和情感。
刘燕舞认为,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不会轻易选择自杀,自杀背后更多的原因是绝望。蔡明玉的邻居说,以前村里人还能互相串串门、聊聊天,现在村庄人口大规模减少,传统的社交方式日渐缩减。一项调查显示,51.7%的中国老年人表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在家看电视,农村空巢老人又不能像城市老人那样拥有较多养老资源,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就既没有孩子照顾、又没有养老院可去。
值得一提的是,某地的乡村医生刘敬珍表示,如今村民对待老年人自杀的态度很漠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少村民甚至觉得,得了重病或瘫痪,选择自杀,对子女也好。
【四大困难让农村老人自杀率升高】
1、生存。主要涉及粮食供给的困难;
2、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风湿、中风瘫痪,以及一些癌症疾病等所导致的身体疼痛;
3、精神。农村老人乃至大部分农村缺失应有的公共活动,精神状况具有荒漠化的倾向;
4、日常照料。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劳动力广泛外流,农村老人的日常照料缺乏有效的载体,从而加剧了前述三个方面的困难。一些老人在无法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这种个体化的极端手段。
“老有所养”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当下面临比较严重的挑战,在农村,尤其如此。
过去,老人因为有宗法制度和宗族组织的保障,他们占有比较有利的位置,能够在家庭内部掌握财产的分配权和劳作、生活等安排权,作为家族的老人,他们较少有自杀问题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集体承担了部分老有所养的功能,如集体内部按人口和劳动力相结合的口粮等资源分配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利益。在集体养老和家庭照料相结合的情况下,老人自杀现象较少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获得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是,客观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复归至传统时期的家庭养老,但家庭养老所需要的文化制度和组织载体不复存在,部分农村家庭内部子女出于一些原因而不愿意承担养老责任时,老人只有独自面对。显然,具备劳动能力且身体健康的老人还能养活自己,反之,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自杀就是无助老人重要选项。
另一不可忽视的现实原因是,当前社会已经出现较高的经济分化,这给农村中年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支持群体——带来的集体焦虑是,如何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社会中激烈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说,他们也是弱势群体。而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这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尤其如此。
【如何干预农村老人的自杀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需正确面对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可以说,老人自杀是社会转型阵痛的具体表现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转型时期都遭遇过此类问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为老有所养提供制度兜底。例如调查表明,新农保和新农合的有效实施,对于缓解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加强组织建设,为老有所养提供组织保障。在我们发现湖北京山农村的老人自杀问题后,当地政府积极建设农村老年人协会,丰富老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实践表明,这些探索对于缓解当地老人自杀问题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