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苍南县有哪些中学,分别是浙江省苍南中学、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苍南县嘉禾中学、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苍南县求知中学(苍南县灵溪第三高级中学)、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一起来看温州市苍南县中学名单名录吧。
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
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简称:钱库二高)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由完中升格为独立制的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70多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综合楼、艺术楼、学生宿舍、食堂、电脑房、多媒体机房、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画室、舞蹈室、琴房等教学设备设施。学校强化艺术等特色教育,先后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挂钩,成为诸多高校中的实验学校。
苍南县嘉禾中学
苍南县嘉禾中学隶属温州知临教育集团,创办于2015年9月,是苍南县人民政府引进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创办以来,以浙江省名校乐清市知临中学(原名乐成寄宿中学)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量身打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继承发扬“一主两翼”特色,学科竞赛成效显著,仅首届学生,黄哲宇同学获得第33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暨冬令营)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人入选浙江省数学、物理集训队;13人获得“五大学科”国家一等奖。
浙江省苍南中学
浙江省苍南中学是一所由苍南县人民政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教育机构,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5年入选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苍南中学创办于1984年,原名苍南县第一中学,1985年起,停招初中学生,改办为高级中学;2002年,改名为苍南中学,同年5月,创办苍南县仁英高级中学;2012年,仁英高级中学整体撤并入苍南中学。
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
巷南县金乡卫城中学(原苍南县狮山中学)坐落于温州市苍南县一个具有620多年历史的抗倭文化古镇- -金乡镇。东海之滨的金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学风淳郁而宜教宜学,是老师工作、生活的理想选择。教师可以依托省内做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原先丰厚的基础上,拥有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实现自身各方面的进步与成长。
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
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玉苍山南麓,北依碧波荡漾的玉龙湖,旁边是青青的竹林和清澈的小溪,且紧临县城灵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20个班级,近800名学生,荣获浙江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温州市一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苍南县文明单位、苍南县行规优秀学校等称号。
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龙港第二高级中学创办于1999年,原系公民联办学校。2005年8月,经县政府决定改制为公立省三级重点中学。公立后的龙港第二高级中学以“以德为先、人文见长”为新校训,以“团结、敬业、规范”为工作要求,以“爱心”、“责任感”为道德教育切入点,以人文创建为特色,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校风建设,加强质量提升。短短两年多来,学校管理已取得良好成效:县教坛新秀和优质课评比,2006年上线440人,2007年上线539人,各批次上线人数居同类学校前茅。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灵溪二高),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创建于1999年3月,是由灵溪镇人民政府投资创办的一所现代化高级中学,1999年7月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坐落于苍南县灵溪镇建兴东路1001号。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显著,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宜山高级中学(简称:宜高)建立于1956年,是一所浙江省内著名的省三级重点中学。学校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理念,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先后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学校”、“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实验学校”、“温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温州市中小学行为规范达标学校”“苍南县文明学校”。
苍南县求知中学(苍南县灵溪第三高级中学)
苍南县求知中学(灵溪三高)坐落于县城横阳支江江畔,是苍南县政协于1987年9月牵头创办的温州市首批民办高级中学。现为省一级民办学校、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学校以汇聚名师,打造名校,服务社会为办学目标。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学生的成就就是我们的成功”为办学宗旨。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钱库高级中学座落于钱库镇城区之北,傍水而建,充满书香和灵秀。学校于公元1956年始建,1996年3月迁入新址,是苍南县最早的独立高中之一。几十年里,一代代钱高人弦歌不辍,高歌猛进,在乡贤前辈李锐夫、黄庆澄、苏渊雷、林夫、吴襄、朱维之等等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精神的滋养之下,从学校走出了一批学界、政界、军界、企业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