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以来,广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广州天然优势的地理条件,使其经济蓬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中国大城市第三位。广州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广州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广州经济】广州经济地位 广州经济特点 广州经济概况介绍
广州经济地位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秦汉时广州是南海郡治所在是全国十多个商业都市之一,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成为我国海外贸易枢纽。
唐代,广州已经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地位显赫的商港,广州为世界著名的港口,中国重要海外航线是从广州出航,称“通海夷道”。产的集散地,成为我国海外贸易枢纽。
改革开放后,广州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广州国民经济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城市第三位。
广州经济特点
1、广州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2、轻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协作配套能力较强,轻工业产值占全省轻工业总产值的38.6%,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
3、造船工业居全国第3位。
4、“广货”素负盛名,针棉织品、手电筒、缝纫机、自行车、干电池、布伞、电风扇、自行车胎、针剂等产品行销国内外,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5、象牙雕刻、玉雕、广彩、广绣等工艺美术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6、广州毗邻港澳,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现在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所在地。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的商业机构现在同全国520多个二、三级批发站有调拨关系,商品流通量较大。
广州第一产业
广州农业
广州粮食作物以籼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
2014年,广州农业总收入1786.69亿元, 增长1.0 %。都市农业总产值1295.45亿元,增长0.5%。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农业产业化产值79.40亿元,增长0.5%;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0.1%。
广州第二产业
广州工业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广州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
2014年,广州工业增加值5075.41亿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01.19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56.63亿元,增长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7.6%。
广州建筑业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29个,比上年增长1.0%;实现增加值531.0亿元,增长2.4%。
广州第三企业
广州商业
广州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北京路商业街区、江南大道商业街区、人民路商业街区、第十甫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路商业区、长堤商业区、东山口商业区、天河商业区、珠江新城等为市内较大商圈。
广州金融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469.29亿元,比年初增加1640.5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170.66亿元,增加1329.5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31.71亿元,增加2035.3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688.33亿元,增加2335.83亿元。
广州对外经济
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30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55个,比上年增长5.8%。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3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3%;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7%;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2.44万人。
广州交通业
广州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汇集全国,本地地铁、公交系统已经成熟。而且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0036.30万吨,增长5.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035.74万吨,增长5.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61.17万国际标准箱,增长 7.1%。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478.84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189.33万吨,分别增长4.5%和9.4%。
广州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05.32亿元,增长10.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81.26亿元,增长44.3%;电信业务收入324.06亿元,下降2.7%。
广州旅游业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33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7%。其中,入境旅游者783.30万人次,增长2.0%;境内旅游者4546.75万人次,增长6.4%。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00.26万人次,增长7.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83.04万人次,下降1.3%。旅游业总收入2521.82亿元,增长14.5%。旅游外汇收入54.75亿美元,增长5.9%。
广州保险业
广州保险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2014年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838家,总部3家,市场主体83家。全年保费收入601.8亿元,增长26.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2.50亿元,增长20.0%;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45.00亿元,增长31.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64.40亿元,增长25.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71.70亿元,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95.50亿元,增长9.1%;寿险业务赔付支出59.10亿元,增长27.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6.50亿元,增长13.0%。
广州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0.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8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7.3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0.43万人。年末全市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50个。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46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
广州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6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61个,公共图书馆15间。档案馆31个,博物馆、纪念馆32个,举办陈列、展览261个。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75.0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26.65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3%和7.1%。全年出版报纸30.88亿份,各类期刊1.42亿册,图书3.04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