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建筑师,分别是宇文恺、阎立德、郭安兴、李春、李诫、阮安、张志纯、蒯祥、喻皓、刘秉忠,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十大建筑大师吧。
阎立德
阎立德(约596年—656年),名让,字立德,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是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阎立德出身贵族,为北周驸马、石保县公、隋代画家阎毗和北周清都公主之长子。阎立德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唐高祖武德初年,阎立德为秦王府士曹参军,继而任尚衣奉御,为宫廷设计服饰、舆伞仪仗等物。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去世。
李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
宇文恺
宇文恺(555年—612年),字安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其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规划设计隋朝多个著名工程,包括都城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观风殿和广通渠,全都参与规划设计。大业八年(612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谥号为康。撰有《东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见行于世。
郭安兴
郭安兴(约515年前后在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被尊称为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他于北魏宣武帝、孝明帝时期所建的景明寺、永宁寺(高147米,古代最大佛塔),是中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古佛寺遗迹之二,并称北魏洛阳两大佛寺。
李诫
李诫(1035年—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人(今河南新郑),北宋著名建筑学家,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修建了朱雀门、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营造法式》,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承前启后,对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10年(大观四年二月)逝世,终年76岁,葬于新郑梅山。
阮安
阮安(1381—1453),字阿留,明朝宦官,交趾(今属越南)人,明朝宦官,中国古代建筑师。正统二年(1437)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次年,奉命整修通济河。竣工后英宗命杨士奇撰《通济河碑记》,立碑纪念他的功绩。后参与皇城三大殿重建及杨村河治理,均立有大功。十年(1445)与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督工修筑北京城墙,改墙体内土外砖为内外皆用砖石。
喻皓
喻皓(生卒年不详),浙东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曾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喻皓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尤其擅长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充分继承了前人的建塔技术,尤其是建造木结构高塔方面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活跃于蒙元初期政坛,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主要作品:《藏春集》、《平沙玉尺经》等。
张志纯
张志纯(1220-1316) ,字布山,号天倪子,又号布金山人,有张炼师之称。元世祖忽必烈曾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天倪”。张志纯新建和重建了泰山上数十座道教建筑群,如朝元观、玉女祠、高里山神祠、会真宫等,更是设计和监修了泰山上著名的南天门。张志纯的建筑风格就是道家元素丰富,建筑本身能与环境相融合统一,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
蒯祥
蒯祥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