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中国十大油画,分别是《音乐家》李铁夫、《塔吉克新娘》靳尚谊、《开国大典》董希文、《愚公移山图》徐悲鸿、《父亲》罗中立、《瓶菊》常玉、《太湖鹅群》吴冠中、《南京大屠杀》李自健、《舞》林风眠、《西藏组画》陈丹青,一起来看中国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吧。
《塔吉克新娘》靳尚谊
《塔吉克新娘》是由靳尚谊于1983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彩画,被当时中国油画界认定为“新古典主义”的开始,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该画通过肖像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将中国审美趣味的“意”与西方油画语言的“形”相融合,展示了外表沉静典雅而内心充满激情与憧憬的塔吉克新娘形象,也表现出了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的精神美、人性美。
《愚公移山图》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是1940年由徐悲鸿创作的一幅纸本画。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音乐家》李铁夫
《音乐家》是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李铁夫所创作的油画作品,现收藏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该作品大体上仍保持“学院派”古典作风的严谨庄重,但色彩的运用打破了单调沉闷的棕色调,用色含蓄,笔触简洁而活跃,富有节奏感和运动感。
《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1953年由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一幅油画,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该画在色彩的运用上,用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成功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父亲》罗中立
《父亲》是1980年由罗中立创作的一幅布油画,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该画采用对称式构图,庄重而简炼,宁静而简朴。尤其是,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
《瓶菊》常玉
《瓶菊》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常玉所于1940年所创作的油画,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舞》林风眠
《舞》是20世纪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林风眠先生所作的一幅油画,也是他现存于世唯一的大幅油画作品,采用油画形式,使用"空、透、薄"的绘画技巧,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效果。这幅画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准确地勾勒出四只白鹭的体形,在白色的背景衬托下,它们形态各异,显得那么高贵、典雅、灵动,仙气十足。
《西藏组画》陈丹青
《西藏组画》是由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在1979-1980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该油画共有七幅,其主要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在内容上,油画摒弃了一贯高大全的乌托邦式的工农兵形象、群像、大场面,将视野专注于身边、目下、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自然而老练地将革命绘画中粗糙的激情、单调的理想主义转化为浓郁沉着的生命力,对绘画和非绘画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
《太湖鹅群》吴冠中
《太湖鹅群》是1974年由吴冠中创作的一幅油画,并先后在“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等展览中展出,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该画画面上绿色、浅黄色的块面与白团和红点的聚散,给人以抽象的形式美感,这种画法不仅与鹅群的描绘相得益彰,更统一起了全画偏暖的色调,使观众站在此作之前仿佛与画家一样置身于阳光明媚、风景旖旎的太湖之滨。
《南京大屠杀》李自健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旅美著名油画家李自健,受“南京大屠杀”惨案见证人、国际高僧星云大师委托创作,为“南京大屠杀”这场旷世浩劫,留下的警世之作。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