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天津博物馆必看藏品,分别是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寒切帖》、太保鼎、夔纹铜禁、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行气铭”玉饰、《万笏朝天图》、《雪景寒林图》、元青玉翼龙纹双耳壶、楚王鼎,一起来看天津博物馆十大文物吧。

天津博物馆必看藏品 天津博物馆十大文物

《寒切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为唐代摹本,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历代书家推崇,可惜真迹早已毁佚,今日所见唯有钩摹的墨本和法帖摹刻拓本二种。此帖幅面不大,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共五十一字,是王羲之写给对方的回信。该帖虽说纸面墨色磨损,仍可见此帖草书浓纤折衷,骨肉和畅,书体遒美俊逸,勾填精密,形神俱到,悠焕自然。

夔纹铜禁

夔纹铜禁,西周时期青铜器,1968年征集,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这件夔纹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整体呈扁平立体长方形,四周都饰有精美的夔纹。此禁主体原残缺不全,文物工作者从天津电解铜厂的废旧杂铜中拣选获其余残片,经修复组合成器,完整如初。西周夔纹铜禁是中国出土的铜禁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研究中国青铜禁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传世的西周铜禁仅见两件,此其一。另一件夔纹铜禁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

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隋代时期白瓷瓷器,为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件连腹传瓶,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腹径11厘米;盘口,单颈,双腹相连,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双平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並。”由此得知,这个瓶子的名称应为传瓶。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且刻有铭文的传瓶仅此一件,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

太保鼎

太保鼎,西周时期青铜器,清末道光、咸丰年间于山东梁山出土,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当时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共出土七件青铜器,它们被誉为“梁山七器”,而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此鼎通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重26公斤,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堪称国之瑰宝,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宝级文物。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清乾隆时期瓷器,为传世珍品,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玉壶春瓶的造型创烧于北宋时期,由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陈设瓷之一。这件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此瓶造型高雅端庄,构图十分精美,色彩繁富艳丽,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不仅有吉祥的含义,且形态栩栩如生,是一件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极其罕见,称之国宝名副其实。

“行气铭”玉饰

行气铭,战国时期玉器,此玉原为合肥李木公旧藏,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器高5.4厘米,宽3.4厘米,为一杖首,青玉质,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中空但未穿顶,用来套在杖上。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共计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其拓片20世纪50年代最早刊印在《艺賸》,20年后又收在《三代吉金文存》中。此器制作技巧精湛,其所刻俊秀挺健的篆书文字以及优美流畅的文体,在历代古玉文中首屈一指的,铭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较早的文献记载,更是迄今所见战国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元青玉翼龙纹双耳壶

元青玉翼龙纹双耳壶,元代时期宫廷玉器,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件玉壶高15.5厘米,底径5.3厘米,由青玉雕琢而成,呈椭圆体,器表面有褐色斑缕。此玉壶通体琢制六层纹饰,雕缋满眼,纹饰总体布局叠罗渐递,层次分明。该器造型端正,纹饰茂美,刀法劲放,典雅高贵,迄今尚未见到能与此相比肩作品,实属元代宫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楚王鼎

楚王鼎,战国时期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楚王墓,现藏于天津博物馆。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共有铭文六十字。楚王鼎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

《万笏朝天图》

《万笏朝天图》卷,清代佚名作品,原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卷纵56.3厘米,横17余米,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乾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该作品不仅是一幅恢弘的历史风情画长卷,也是我国古代历史风俗画长卷的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为国宝级文物。

《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原清宫旧藏,后流失宫外,1981年张叔诚先生捐献,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绘画了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象。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一幅气势雄浑、动人心魄的巨构,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也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