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忻州香火旺盛的寺庙,分别是五台山显通寺、五台山南山寺、五台山塔院寺、五台山佛光寺、岩山寺(忻州市)、五台山罗睺寺、五台山殊像寺、五台山镇海寺、洪福寺(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三圣寺(山西省忻州市),一起来看忻州十大著名寺庙吧。

忻州香火旺盛的寺庙 忻州十大著名寺庙

五台山南山寺

五台山南山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区内,离台怀镇大约2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寺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6公顷,共由七层三部分组成。寺庙下三层为极乐寺,寺左侧四合院内,大雄宝殿位居正中,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释迦及二弟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分置其前,雕刻工艺尤精。两侧分列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上满绘佛传故事,是明代原作。中层为善德堂,上三层为佑国寺。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佛光寺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主要景点有东大殿、文殊殿、祖师塔、唐幢等。

五台山显通寺

五台山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大华严寺等,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显通寺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五台山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塔院寺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54.56米,周围为125.6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岩山寺(忻州市)

岩山寺,位於山西省繁峙县境内,距县城达四十公里,距五台山市台怀镇五十多公里。每年佛诞或文殊菩萨诞辰的日子,塞外的信众便纷纷前来五台山朝山,岩山寺恰好是位於香道上,为进山的第一栈。因此,一直香火旺盛,经久不衰。岩山寺创建於金正隆三年(一一五八年),元、明、清各代皆有修葺。在经历了沧桑岁月後,寺内的许多建筑多已改观,面目非昨了。这一发现是一九七三年国家文物局的复查发现的,它与芮城县永乐宫内的元代道教壁画,合称山西古壁画的双壁。**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为五台山仅存,寺内共有四重大殿,分别为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和第四重殿。在第四座大殿里,有寺内最吸引人的景观——“开花现佛”,殿中央的木制彩绘大莲花会徐徐绽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四尊阿弥陀佛像。

洪福寺(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洪福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地区,拥有彩塑的瑰宝的寺庙。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200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背靠龙凤山,面临滹沱河,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创建年代不详,但据金天会十年(1123年)经幢载,在宋、金时期,与五台山真容院、大华严寺已往来密切。元代时为五台山寿宁寺之下院。清初寺宇规模最巨,香火相当旺盛。民国年间,为五台山南大门附近极具影响的寺庙。

三圣寺(山西省忻州市)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此外还有荆门三圣寺,盂县三圣寺,芜湖三圣寺,彭州三圣寺。

五台山殊像寺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殊像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殊像寺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殊像寺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五台山镇海寺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院坐西向东,占地1620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上院为十五世、十六世章嘉活佛肉身舍利殿,下院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关公殿、祈福殿、塔院,皆为清代建筑。塔院内有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吉的肉身舍利灵骨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