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郑州香火最旺的10大寺院,分别是郑州法王寺、圣水寺(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观音寺、少林寺、慈云寺(河南省郑州市)、大海寺、祥云寺(河南省郑州市)、佛光寺(河南省郑州市)、洞林寺、清凉寺(登封市),一起来看郑州十大著名寺庙吧。
圣水寺(河南省郑州市)
圣水寺位于郑州西南12公里处--新密市白寨镇杨树岗村圣水峪,,该寺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悠久的文化。圣水池池水出没无常,神奇难解。水大时可以行船,传说宋朝时运粮的官船从这里可以直达都城汴梁;池水在下流还可以打动石磨,二七区马寨镇的石磨村就因此而得名。但是池水每隔数年就会突然干涸,不知什么时候又会突然冒出。更让人稀奇的是,冬天池水热气腾腾,夏季凉气袭人,还会有小鱼在水面流动,但却不会随流水跑到池外。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郑州法王寺
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嵩岳寺之东北。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寺据嵩山之胜,为天下名刹之一。1987年,重修古寺,恢复寺院面积六万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复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佛教活动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大法王寺已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他的爱国爱教精神受到各级领导、海内外宗教界人士和广大游客高度赞誉。如今大法王寺宗风再振,名声远扬,千年古刹,光辉重现。
郑州大观音寺
郑州大观音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76号,是一处以”观音菩萨“为主题的大乘佛教寺院,致力于推广大乘佛教,弘扬正法,挖掘、保护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大观音寺总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寺院中心朝圣建筑群已完成建设,建筑面积达九千二百平方米,有天王殿、自在殿、鼓楼、七佛宝殿、护法殿、东方三圣殿、大光明殿、观音阁、多宝阁、舍利阁、藏经阁、圆融堂等殿宇。
慈云寺(河南省郑州市)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峦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 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 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
大海寺
荥阳市大海寺,位于郑州西二十公里,310国道、荥阳市京城路东南角。它是观音菩萨道场,据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北魏前期,原名代海寺,传说观音北行渡人,移居荥阳,从此荥阳护城河开始随海水潮汐起落,故观音寺又名代海寺。隋唐时,李渊任荥阳郡太守,李世民目患眼疾,求遍名医无效,后到大海寺求佛,立愈。李世民登基后,命尉迟敬德扩建该寺,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八里,规模如海,故名大海寺。 一九九四年九月清定上师来荥阳参加郑氏谒祖,在大海寺遗址处,指其弟子智妙(俗名曹云霞)重建大海寺,并题字“青云直上”作为鼓励。一九九七年七月,省、市有关部门批准重建大海寺。
洞林寺
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系近年重修。
清凉寺(登封市)
清凉寺位于登封市西南少室山清凉峰下,创建年代不详,金贞佑四年(1216)重建。现存院落二进,殿宇15间,碑刻3通。清凉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正脊两端置大吻,中部饰卷草花卉,龙凤图案,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尤其是大吻造型艺术水平甚高。檐下施三踩斗拱,殿内做减柱造,只有后金柱2根,石质覆盆式柱础,表现为古朴的宋金风格。清凉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云寺(河南省郑州市)
在商都郑州东南六公里,有一千年古刹,名祥云寺。据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普陀祥云古寺坐落郑州机场高速与西南绕城高速交接处,经开区祥云办事处祥云寺村。寺院占地99亩。距中原福塔十二公里。南邻黄帝古枣园,西依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北靠郑州金鹭鸵鸟园,东南距新郑国际机场六公里,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大运河从寺前流过,此寺盘踞山岗,地势高昂,四面环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是中原大都市郑州商城少有的休闲胜地。
佛光寺(河南省郑州市)
2001年承建郑州市西流湖佛光寺工程,该工程建筑 形式为歇山式仿清建筑,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佛光寺沿用古代丛林古朴式建筑,又结合古阴阳之理。从山门穿越前殿至后殿,地势自然增高,园内煞是清爽。置身于这红砖绿瓦之中,心境自然清凉和谐,加上低低地吟诵,犹如从地而涌的涓涓细流,汇入人内心深处。正是梵音颂和谐,乐海沐春波这般心旷神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