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绍兴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分别是炉峰禅寺、云门寺、新昌大佛寺、龙华寺、石佛寺、笔架峰寺、戒珠寺、白云禅寺、五泄禅寺、翠峰寺,一起来看绍兴十大著名寺庙吧。

绍兴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 绍兴十大著名寺庙

云门寺

云门寺在绍兴平水镇,是绍兴著名的寺院,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圣地、佛教圣地、旅游胜地、文化重地。“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寺庙丛林,云门寺尤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山水游赏的对象。云门寺还是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一处书法胜地,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此有关。

龙华寺

会稽山龙华寺建在香水海南,依山而建,将两个山头南北贯通,雕梁画栋,层层叠叠,清净庄严,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较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内有可同时容纳500人的禅堂及斋堂,有僧寮居士寮及上客堂等。龙华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建龙华阁(内建藏经楼及法堂),供龙华树(桂花树)下弥勒成佛像及龙华三会场景露天雕像,左右建药师殿及弥陀殿,形成新的横三世佛殿;

炉峰禅寺

炉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 香炉峰旧有观音峰观音殿等遗址。历史上,香炉峰寺院屡经兴废。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观音像,始称“南天竺”,王十朋、陆游等曾入寺瞻仰,留下诗篇。明时,寺院一度为比丘尼修持之所。清代,寺院又称“螺庵”,因寺前巨石环抱,直竖似炉,逆旋如螺,故名。光绪七年(1881年),寺宇重建。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炉峰禅寺”额。

新昌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大佛禅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南明街道,始建于东晋。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立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石弥勒佛,通高16.3米,两膝相距10.6米,是中国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誉为“越国敦煌”。大佛寺是集观光朝圣、地质科普、民俗体验、禅意休闲于一体的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开放寺院等荣誉称号。

石佛寺

石佛禅寺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北20公里处的齐贤镇羊山石窟,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历代习称“石佛寺”。石佛寺倚孤峰而建,均为木结构建筑,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武肃王殿、宝莲桥等。另还有青同治、光绪年间碑记二块,现代刻五块,寺内曲径蜿蜒,幽绝仙境。四周湖水环绕,小山罗列,山壁多名人摩崖题刻,其中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所书“飞跃”两个大字尤为苍劲,从远处眺望此寺,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宛如一个天然盆景。寺周还有城隍峰、羊山独岩等著名景点。

笔架峰寺

笔架峰寺,清代建筑。位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笔架峰顶。该寺现由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配殿及附属建筑五部分组成。山门,面阔一间,供奉弥勒和韦驮,硬山造屋面。观音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 . 50米,进深8 . 70米,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前设台阶5级,依山而建,殿内有摩崖3组。大雄宝殿供西方一三圣和十八罗汉像,面阔三间,通面阔12 . 50米,进深9 . 50米,四柱三间,抬梁式屋架,带前廊,硬山造屋面。配殿位于观音殿右侧,为洞穴式建筑,内供财神、城陛等,面阔四间。附属建筑五开间,为生活用房。笔架峰寺历史悠久,寺内摩崖珍贵,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坐落于浙江诸暨五泄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距东龙潭仅二三百米。唐、宋、明、清,五泄禅寺香火旺盛,是越中有名的古刹之一。现为诸暨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寺内佛像于1995年农历3月16日正式开光。五泄山独特的森林景观和举世无双的五泄瀑布,在1000年前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担土砌石、砍树建茅,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

翠峰寺

翠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州山丰项村南部的翠峰山岙中。此岙极其阔大,立于翠峰寺山门外,纵目南眺,寺后的翠峰山与其东边的虎山、西边的馒头山,联成了一架巨大的翠屏,掩映着千年古刹;寺前不远处,项里溪日夜流淌;寺西边也有一条溪涧,流水潺潺;我国古代勘舆学说中所谓的上佳风水——左青龙(溪涧),右白虎(山峦),前朱雀(河湖),后玄武(峻峰),此地无一不备。翠峰寺所在,确实是一处风水宝地。

戒珠寺

戒珠寺在市区西街。依山临街,幽偏适中,寺内殿廊洁净,佛相庄严,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原为晋王右军王羲之别业,寺内现辟有王羲之陈列室,为中外游客所瞩目。唐大中六年(852)改称“戒珠”,去戒律洁白、又如珠体之意。原寺前有墨池、鹅池,寺前有上方院、卧佛殿、竹堂、雪轩和宇泰殿等。现尚存墨池、山门、大殿和东厢房。除了喇嘛寺外,我国的寺院头山门前皆为笑呵呵的弥勒佛把守。但戒珠寺头山门坐的是一位头戴纶巾、身穿朝服、脸色白净、留着三绺长须的官员,两个侍童分列左右,一边的侍童捧着一叠书,另一边侍童抱着鹅。

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位于诸暨城南18公里之斗岩风景区。白云禅寺建于1368年,龙王殿在崇祯四年(1631年)诸暨县事王章为王爱泉开山建造龙王殿而撰之《永远碑记》中载明建于天启六年(1626年)。《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亦载:斗岩“有白云庵,俗伟有白鲎仙人掌雾于此”。可见斗岩流传白鲎仙翁之传说,非偶然也,乃因白云禅寺之建,才逐步演化出白鲎仙翁之传说来。就现在之建筑格局之,白云禅寺之大雄宝殿,与龙王殿之间相隔丈余,为各不相连之两建筑。至今大雄宝殿外右首门框石额上仍留有“下石门”三字,足见当时出右门便可接通石门,说明当时门右并无其他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