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富锦各镇经济排名前十,它们有长安镇、兴隆岗镇、宏胜镇、富锦镇、大榆树镇、锦山镇、头林镇、上街基镇、二龙山镇、向阳川镇,告诉您富锦十大强镇排名的详细信息。

富锦各镇经济排名前十 富锦十大强镇排名

富锦镇

富1锦镇

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封开县北部,东北与怀集县交界,南与金装镇毗邻,西、西北部与广西贺州铺门接壤,是封开县的北大门。总面积139.04平方公里,辖东山、西山、宝山、今宝、万岗、民成、中良、新地、莫罗、金星共10个村委会和1个长安社区居委会。全镇有山林面积14.31万亩,耕地面积2.34万亩,其中水田20571亩。长安境内党山山脉是封开县第二高山,主峰海拔1175米。利用党山具有地质条件好、水头高、距高比小和装机容量大等优点准备投资100多亿元建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 长安镇未来的发展愿景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建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并最终建设成全省水利发电重要基地。

向阳川镇

向阳川镇位于富锦市城东25公里处,福前铁路、同三公路贯穿境内,镇内有火车站、汽车站,交通条件良好,现有3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2万亩,繁衍生息着3.8万人。向阳川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这块宝地中走出一位中将将军,两位市长。2000年8月23日,0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同志视察三江时在向阳川火车站下榻5小时。 向阳川镇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乡镇,这里土质肥沃,资源丰富,是富锦主要的产粮区。这里盛产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等和各种蔬菜瓜果。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面积,全镇共建烤烟、白瓜、草莓等8个经济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总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7%以上。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兴隆岗镇

位于富锦市东南65公里处,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全镇总面积50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88,531亩。全镇共有23个行政村,总户数3,182户,农业户数2,794户,总人口13,400人,农业人口11,087人,劳动力5,646人。兴隆岗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0多台,小型农机具2,000多台套。主要生产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白瓜、甜菜等作物,黄牛和绵、绒羊养殖是兴隆岗镇的特色。兴隆岗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奔小康为目标,以发展种植业和牛、羊养殖为重点,全面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2003年全镇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7,800万元,人均纯收入2,700元。兴隆岗镇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较快,90%的学校校舍实现砖瓦化,普及初等教育成果显著。镇中学多次被市教委评为先进学校,中心校被佳木斯市确立为规范化学校,曾接受国家教委检查验收。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33个。全镇有文化场所13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锦山镇

锦山镇是文昌北部重镇,土地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458亩,有1个办事处,29个村(居)委会,333个经济社,总人口36846人。锦山墟是全镇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市区向积将近4.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3万人。 一、基础设施 交通:乡村实现村村通车,四通八达的公路与省、市和各乡镇连接,锦山镇至海口仅64公里,路面全都实现柏油硬化。 电力:全镇建设35KV的变压站2座,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通讯:全镇92%的村庄都安装了程控电话。建有5个移动电话发射接收台,信号覆盖全镇。 水源:全镇有小(一)型水库3座,其中湖山水库是全市最大的水库,其正常蓄水量达4300万方,灌溉渠道3条,16座提水电灌站,一条流经20多村庄的珠溪河。 二、支柱产业 瓜菜:2002年该镇瓜菜种植29895亩,产量30260吨,产值510.38万元。 畜禽饲养业:2002年"三鸟"的出栏量达534.79万只,总产值6689.86万元;出栏肉猪2多万头,产值2064.25元。 矿产开采业:该镇长1O.8公里的海岸线上,蕴藏丰富的锆、钛和石英沙等矿产资源,面积约3万余亩,年开采加工产值达近亿元。 淡水养殖业: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该镇发展起80多百家淡水鱼养殖专业户,其中干亩以上的有2家。 三、发展优势 锦山镇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同该镇具备四大发展优势分不开的。一是侨乡资源优势。锦山镇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有8万人,他们素有爱国爱乡的热情,如张光利、黄宏萱、吕先芙、韩连元先生等著名侨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二是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突出的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海淡水资源丰富。该镇有10.8公里的海岸线;有畜水量150万方以上的小型水库3座;有流域宽阔的珠溪河及众多支流,这都为发展海淡水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丰富。该镇有蕴藏丰富的锆、钛矿,发展采矿深加工业,年产值可达近亿元。三是区位优势。该镇同海口、铺前、冯坡、抱罗和罗豆农场接壤,每逢集市日有1万多人到锦山镇圩上集贸,市场十分繁荣,目前有全国十多的省市的商贾云集锦山圩经商贸易。四是圩镇建设的优势。该镇去年招商引进海南广源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锦山新区。. 2014年7月,锦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锦山镇特产与美食 锦山牛肉干 产于文昌县锦山镇,其特点为肉脆味美,香甜可口。主要远销于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和地区。锦山牛内干讲究配制技术,精选肥壮牛肉制成。用调料腌肉一定时间内,放料锅里熬煎,煮好后晒干。晒后重放锅里用火烘烤。经此法制

宏胜镇

富锦市辖镇。1976年析兴隆公社建宏胜公社,1984年置宏胜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95公里。面积314.8平方公里,人口1.4万。镇政府驻宏胜村。辖宏胜、东岗、庆幸、隆胜、龙华、龙江、龙星、南林、育林、建林、南河、红山、胜利、红旗、西河、兴东、兴河、民兴、永旺、兴国、红升、北河、北桥、宏河、双山、宏林、同胜、红明、久生、永成、永林、永平、明胜、创业、农场、良种场、宏峰、兴家3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具、制砖、综合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大豆,兼产甜菜。有渔场。.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宏胜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大榆树镇

大榆树镇境内生长着一株古老而神奇的榆树,据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据专家讲无论她的年轮及雄姿均属国内榆中之王,大榆树镇因此而得名。 全镇区域面积16.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3万亩,林地面积5万亩,土质肥沃,有西辽河、北干河二条河流贯穿全境,全镇总户数6738户,总人口24661人,辖14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是个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的农业镇。 全镇资源丰富,种植业适宜种植水稻、益都椒、玉米、高粱、谷子、杂豆等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养猪、牛、羊为主。 享有盛名的古榆片富硒营养米是该镇2000年引进示范并大面积开发成功的高科技新产品,富硒营养米是采取人工水稻补硒的方法,获得有机硒,硒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5倍以上。而后又开发了古榆牌五彩香保健米、古榆御香稻米、古榆红香稻米1号、黑香稻米1号、古榆香富硒小米、古榆香富硒玉米糁,还有黑小麦面粉、富硒玉米高筋等10个品种。该镇共发展优质富硒大米基地1万亩,吨谷(古榆香富硒小米)面积5千亩,高油玉米600亩。基地面积的保证及合理的市场销售必将为该镇古榆富硒系列米的开发带来无限生机。 大榆树镇林业工作站是开鲁县林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园区面积150亩,总资产100多万元,有400平方米玻璃温室一栋,400平方米钢筋架大棚一栋,多年来累计引进选择培训高质量的园林植物品种50多个,培育室内观赏花卉2万多盆。示范园共分五大功能区:引种试验区、保护地栽培区、灌木花卉生产示范区、阔叶树育苗区、常绿针叶树育苗区。示范园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于一体,实现育苗良好种化、管理科学化、营销市场和基地内部园林的现代化林业企业标准,成为开鲁县优良种苗生产示范窗口。 大榆树镇不仅油路贯通东西,而且南北穿越,交通便利,富硒营养系列米吸引着八方来客,林业科技示范园阻挡着四面来风,大榆树镇人民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榆树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古榆园 古榆园位于开鲁县西20公里大榆树镇内,此园始建于1985年,1999年、2002年曾先后两次扩建,现占地面积已达10万平方米。古榆园内分为三个景区,即:古榆景区,围绕千年古榆,建有长寿塔、法……详情>>

二龙山镇

二龙山镇位于富锦市东部,三江平原腹地, 地处东经132度、北纬47度。现有耕地面积42万亩,32个行政村,3.85万口人。 二龙山镇是农业大镇。处于第二积温带,全年有效积温2400度--2600度,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农业十分发达,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年产大豆1.5亿斤,水稻1.6亿斤,经济作物产量也相当可观。 交通非常便利。该镇上连富锦市,下邻建三江15个国营农场。佳抚公路(省级)、同三公路(国家级)和福前铁路贯彻穿全镇东西,日均车流量上千台次,客流量上万人次,是富锦市东部交通枢纽。 矿产资源丰富。盛产块石,碎石等石料,经国家地矿部门查明,待采地下资源有10多种,其中:(1)褐煤储藏量2000万吨以上;(2)白灰石矿,可生产袋装白灰,年产3000吨左右;(3)矿泉水资源,属天然矿泉水,含偏硅酸高达百分之四十三;(4)陶土矿。(5)墨玉色大理石矿;(6)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水草丰美,利于畜禽养殖。 二龙山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供电已于国网联通,通讯发达,治安良好,近年已有多家外地客商,来此投资建场办企业,效益可观。. 2014年7月,二龙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二龙山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头林镇

位于富锦市东南30公里处,富宏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产粮大镇,主要作物有大豆、小麦、玉米、甜菜,耕地面积178160亩,14763口人,森林覆盖率7%,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2天,适合作物生长。.

上街基镇

上街基镇位于富锦西部,松花江南岸。东与富锦镇毗邻,西与国营二九一农场相连,南与锦山镇接壤,是富锦市的西大门。镇政府所在地西安村距富锦市区25公里。全镇共辖30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总户数6,043户,总人口27,025人,其中农业人口26,368人。 上街基镇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幅员辽阔,地势呈中间高、两边平之势,土质肥沃。年积温2500℃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全镇耕地面积25万亩。全市最大的连三泡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西安境内,水草资源丰富,牧业渔业健康发展。水利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有松花江下游较大的电力灌溉站,很好地支持了全镇农业的发展。 上街基镇交通十分便利。同三路、桦富路贯穿境内,形成全镇交通大动脉,与之相配套的镇内公路网已成规模,上至省城,下达同江,四通八达。 上街基镇基础设施齐备。通讯和电力发达,全镇所有单位和村屯都安装了程控电话,有四分之一的村吃上自来水,镇内有全市最大的供变电所,满足了全镇的生产、生活需求。镇内两所卫生院都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及较高的医疗水平。富锦西部较大的粮食储备库有力地支持了全镇的农业生产。 上街基镇物产丰富。农业是全镇的主导产业,科技兴农战略推动了全镇农业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8万亩的绿色水稻已成为全镇的主打品牌,除此之外,高油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比例也逐年上升。全镇已形成"粮牧企、种养加、贸工农"齐发展的经济格局。 上街基镇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现已有以精制米面加工为龙头的各类企业80余家,形成了种类齐全、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的企业群体,带动了西安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托富锦,内引外联,应用科技,兴镇富民。上街基镇人民热情欢迎有识之士开发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