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荆门市十强镇,它们有沙洋镇、双河镇、钱场镇、官垱镇、团林铺镇、胡集镇、旧口镇、漳河镇、柴湖镇,告诉您荆门十大强镇排名的详细信息。
官垱镇
安生乡和官垱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官垱镇 安乡县辖镇。1951年属三区,1956年建安文乡,1958年设置安文分社,1959年改安文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建官垱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藕地河下游,距县城35公里。面积43.9平方公里,人口2.3万。镇政府驻官垱。辖月字街、窑垸、新平街3个居委会和永兴、永安、安官渡、新建、团结、穆安、新乐、胡家,响水窑、紫金渡、五斗窖、兴隆、官垱13个村委会。安(乡)石(道)公路从镇中穿过。农业主产稻米、棉花、油菜籽。乡镇企业有鞭炮、草帽、农机修造、食品加工等厂。.
沙洋镇
沙洋纪山寺 沙洋镇位于沙洋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8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民委员会。国土面积1040公顷,总人口566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8人,非农业人口46257人。2002年人口出生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3.2%。. 2021年11月,沙洋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十番锣鼓)。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沙洋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沙洋烈士陵园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
柴湖镇
2022年4月,柴湖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柴湖镇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2021年10月,柴湖镇上榜2020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名单。 2014年7月,柴湖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柴湖镇地上江汉平原,成立于1968年,系全国最大的水库外迁移民成建制集中安置区。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东接大洪山麓,西临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南望历史名城荆州,北靠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明代单体帝陵-明显陵。现辖54个行政村,10.5万人,版图面积225平方公里。 建制三十余年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经济建设发展迅速。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4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万元, 先后获得荆门市、钟祥市""棉花生产十强乡镇""、""牲猪生产十强乡镇""、""农业经济十强乡镇""称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5000吨,棉花5 万担,油料2万吨,年出栏牲猪 5万头,其中优质三元猪2万头,以花生、大蒜、麦冬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已成规模,年产鲜蒜苔1万吨,麦冬500万斤。乡镇企业特色鲜明。形成建筑建材、五金线材、粮油加工、磷化工业四大支柱体系,年产值2亿元。 民营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有民营企业26家,个体私营户2600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陆空交通便利,毗临焦枝铁路、汉江黄金水道、207国道及冷水飞机场, 省道寺沙公路贯穿全镇,境内路网纵横交织;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公益设施日渐齐备;邮电、通讯、电力、供水事业发达,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双河镇
双河镇因境内九房、黄龙两条大河蜿蜒数十里汇集于此面得名,九条突兀而起的山脉如巨龙奔腾,古称“九龙传珠”之地,辖15个村(街道),人口2.8G万人,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 双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早在隋唐时,,先人在“龙珠”上兴建了双河道观,信奉武成王黄飞虎。殿宇所势恢宏。2002年又修建了高达18米的观音阁。每年农历3月28日和10月15日两期庙会,持续十余天。 双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曾涌现出洪学智、余嗣贵、严家安、冯家安、冯纪新等共和国将军和革命前辈。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莘莘学子,走了家门,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 双河,资源殷实,久符盛名。素有“蚕桑之乡、药材基地、板粟富园”和“皖西生姜第一镇”之美称。 双河,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落棋布。有黄龙真人潜心-的麻姑洞;鬼斧神工的悬剑山;惟妙惟肖的梳妆台,险峻称奇的风动石等更令游人赞叹叫绝。 双河距县城梅山仅30公里,交通方便,住处快捷。全镇上下在党的-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强工业,特色农业树品牌,扩张集镇活三产,生态旅游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奋力拼搏再创辉煌。. 2020年4月,双河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洪学智将军纪念铜像 洪学智将军纪念铜像位于双河镇街道,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洪学智将军纪念铜像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铜像及基座。建设控制地带: 双河镇名人 陈先瑞 陈先瑞(1914~1995),金寨县双河镇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给地主放牛,家境贫寒,受尽欺凌。民国18 年8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 年6 月加入中国**。在鄂豫皖苏区先后任红十一军三 李家益 李家益(1918~1974),金寨县双河镇人。民国20 年(1931 年)4 月参加红军,8 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在韩摆渡战斗中立下战功,受到军-表扬并提升 林乃清 林乃清(1916~1995),金寨县双河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民国19 年(1930 年)3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革0据地参加了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1年秋,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沿 康烈功 康烈功(1916~)金寨县双河镇人,中共党员。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员、红三十一军侦察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 严家安 严家安(1916~)金寨县双河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民国24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电话队排长,红三十一军交通总站站长,交通队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 余嗣贵 余嗣贵(1913~)金寨县双河镇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教导队排长,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 冯纪新 冯纪新,1915年3月5日生,安徽金寨双河镇人。1935年北平大同中学学习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一二·九”-。1936年5月加入中国**。曾任民先北平西城区队队长,河南“民先”队队长,
胡集镇
2021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胡集镇为2021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胡集镇位于牡丹区、郓城、鄄城三县区交界处(东经115.36度,北纬33.58度),辖10个行政村,3.8万人,全镇主要分布汉族、回族两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2.4%,回族占7.6%。土地面积6.9万亩,耕地4.2万亩。220国道贯穿全境,京九铁路依镇而过,距鄄城火车站仅2公里,距日东高速入口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德商高速互通立交。 1979年建镇。1988年东马垓回族镇撤并入胡集镇,1986—1991年全镇设22个行政村。 1991年后,全镇设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分别为:胡集行政村(含朱庄、陈楼、胡集、老官店、西李屯、东李屯、李垓、北朱庄8个自然村)、东马垓行政村、刘庄行政村(含魏楼、季刘庄、梁庄、安桥、姜庄、朱庄、大刘庄、邹口8个自然村)、尹集行政村(含东尹集、西尹集、西张庄3个自然村)、龙凤行政村(含龙凤、朱庄、郑店、李庄、北卞庄、北张庄、孙堌堆、前孙庄、后孙庄、南卞庄、冯庄、候庙、南张庄14个自然村)、王屯行政村(含前王屯、后王屯2个自然村)、黄屯行政村徐庄行政村(含大徐庄、二徐庄、三徐庄、四徐庄4个自然村)、毛庄行政村、尧王寺行政村(含高毛刘、李垓、魏庄、刘庄、高庄5个自然村)。 自然条件 胡集镇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表无明显起伏。全镇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降约为1/8000。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徐庄、刘庄、东马垓三个行政村为粘质土壤。这里古称“雷泽”,是尧、舜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经济状况 农业 全镇种植牡丹1000亩、蔬菜800亩,西瓜1500亩。蔬菜主要分布在刘庄行政村魏楼村、尧王寺行政村,建有14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芸豆、黄瓜。 全镇各种林业占地面积3716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丰产林面积22985亩,经济林面积2128亩,村镇林地面积3300亩,农林间作3800亩,公益林(农田防护林)3150亩,农田林网折实面积2350亩,四旁植树1687500棵,苗木花卉5000亩,果树面积400亩,主要有苹果、梨、杏三个品种。林木蓄积量24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占农业总产值的35%。 工业 二十世纪80年代,胡集镇工业除一些窑厂、小型手工业以外,只有一个东马垓皮厂中型企业。2000年以后,胡集镇工业企业项目逐渐增多,相继引来引来投资 300万元澳利来电动车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天宇纺纱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林都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峰印梳绒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华龙电子有限公司等。涉及到纺织、养殖加工、食品、木业、化工、板材、裘革等多种领域,企业个数达到几十家,个体加工户达到二三百家,产品畅销国内外。 商业贸易 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400余家,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餐饮、机电维修、副食品等。农贸市场6个,其中胡集镇商业中心在镇0所在地胡集行政村辖区220国道两侧,长约1.5公里,共有个体工商户110户,注册资金180万元,年营业额约1700万元。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胡集镇现有初级中学2处,36个教学班,在校生2033人;定点小学7处,其中初中118人,小学249人。镇办农技校1处,村办农技校每年培训4725人次。 牡丹区胡集中学(含龙凤中学)位于胡集行政村东北,始建于1976年,现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有9个教学班,学生452有,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一线教师37人,专科达标率95%以上。配有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各1个,配置微机38台,基本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所需。 牡丹区胡集镇民族中学位于东马垓行政村东北,始建于1973年,占地面积25亩,有10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相应的初中入学年龄为12岁,毕业年龄为14周岁,本校主要单位有刘庄、东马垓、徐庄及鄄城部分村镇 。2005年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一线教师38人,专科达标率95%以上。学生辍学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初中入学率和毕业率达到95%以上。学校现有校舍98间,实验室1个,语音室1个、微机室1个,配置微机38台,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所需。 卫生事业 胡集镇卫生院始建于1979年,占地11.25亩,医护人员32人,其中中级8人,高级1人,初级24人;配置了大型X光机、彩超、脑彩超、牵引床、牙科治疗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乳透仪、大型高压消毒锅等。防疫工作人员镇级3人村级54人,村级防治网点35个。冷藏设备:冷藏被包、冰箱等。 体育事业 胡集镇从设施配备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加强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中小学均配备了合乎要求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每周都开设不少于两节的体育课,对学生从体能等各方面进行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辖区单位和社区开展的主要活动有:拔河比赛、篮球赛、武术表演等。 人民生活 1986年,群众的生活还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400元,住房以平房且破旧的居多,交通工具也仅是少数家庭有自行车,拖拉机也极为稀少。随着商贸业的不断发展,辖区经济日益繁荣,居民群众的生活也日趋富足。2005年,胡集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200元,辖区居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7%以上。 名胜古迹 尧王寺 1999年在尧王寺村发现明代曹州太守范希正立尧王寺碑一块,碑文记述了明代重修尧王寺寺庙的经过。 2004年在尧王寺村新发现尧妃中山夫人墓碑残碑一块,上面字迹清晰。 2007年5月,市文物部门对成阳古城遗址探测有重大突破,初步确定胡集镇地下即为成阳古城遗址。 雷泽古寺 根据出土文物记载和民间传说,胡集雷泽古寺应当建于隋朝隋炀帝年间,当初为皇帝治理黄河泛滥、京杭大运河免受黄河水冲袭所建。隋朝之后,六朝皇室则把雷泽古寺作为镇灾、镇邪之宝,加持修缮,其浩荡之气在明清时期仍然尚存。明朝天启年间,巨野县志上,在今胡集镇就是唯一的官寺。从雷泽古寺遗址上,出土的古钟和石碑来考证,在260年前雷泽古寺仍然是兖州府的官寺。1855年之后,黄河改道的20多年水患,雷泽古寺掩埋地下。2008年4月以来,镇党委0为弘扬佛法,决心恢复重建雷泽古寺。
钱场镇
钱场镇座落在省级汉宜、京天公路的交汇处,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京山南片大宗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全镇无籽西瓜面积常年稳定在2.5万亩,笼养蛋鸡达到160万只,精养鱼池550亩,林果基地2万余亩,优质稻面积6万亩,钱场镇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已初步形成了以水利、碎石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粮食茶叶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养鸡、养鱼、养猪所需的饲料工业;以仓储、机械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等,其产品销售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钱场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4年7月,钱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空山洞 空山洞景区空山洞位于京山县钱场镇七宝山村距县城11公里,洞长1148米,极高48米,尽宽20米,可容万余人,洞内景观如雕似刻,栩栩如生,如“金龟恋蟾”、“虹桥芭蕉”、“狡兔三窟”、“金鸡……详情>>
团林铺镇
1949年置团林铺乡,1958年改万能公社团林铺管理区,1961年改团林铺区,1975年改公社,1985年建镇。位于市区南郊,距荆门城区28公里。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3万。207国道、荆(门)沙(市)铁路穿境。辖新当、石堰、团林、合星、双碑、陈集、白鹤、兴隆、龙王、鸦铺、莲花、怀桥、马山、樊桥、杨畈、姚庙、洪桥、青龙、五岭、孟巷、宁庙、蒋集22个村委会和团东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建材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为主。已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出生于此。. 2021年4月,团林铺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7月,团林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肖岗遗址 肖岗遗址位于团林铺镇马庙村,面积3.6万平方米,遗物有多口长颈罐、鹰嘴圈足器、陶杯,主要文化层属屈家岭文化。……详情>>
旧口镇
2022年3月,旧口镇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14年7月,旧口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一、旧口镇地理、人文、历史概况旧口镇是钟祥市四大古镇之一,已有600多年历史,位于汉江平原腹地,钟祥市最南端,距钟祥城区45公里,与京山、天门、沙洋、屈家岭四县(市、区)相邻。版图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海拨高程在32.5—41.5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镇辖53个村(场),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000人。 旧口镇历史悠久,春秋末名成旧,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伍子胥去楚,楚昭王逃奔随国是从成旧过的河。《左传·定公》:“楚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旧。”即此。明代设旧口驿。《读史方舆纪要》:“旧口驿,以旧水而名也。”清代称旧口镇,设水利同知及千总,清末设铺讯。民国初年在此设县佐。1936年(民国25年),为第二区机关驻地。1941年到1948年(民国30年到37年),为旧口镇机关驻地。建国后先后为旧口区、第七区、旧口人民公社、旧口镇机关驻地。1984年升为县辖镇。 旧口镇是全国文化历史名城——钟祥市的南大门,钟祥市内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丰富。旧口镇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45公里,距钟祥大口国家级森林公园50公里,距钟祥黄仙洞风景区80公里。 二、旧口镇交通概况 旧口镇交通十分便利。寺沙公路从北至南横贯全镇,汉宜公路穿境而过,汉荆高速正在筹建之中,长荆铁路途经钟祥市城区,省内有武汉天河、宜昌国际机场二处。 三、旧口镇农业资源概况 旧口镇是农业大镇,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具有砂梨、蔬菜、棉花、花生、生猪等五大主导产业。旧口镇是全省有名的砂梨之乡,有优质砂梨面积8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镇内熊桥片、花园片、汉江片、迎丰片共25个村,同时辐射周边天门、京山、屈家岭等县市区,共有砂梨10万多亩。主要品种有湘南、黄花、华梨1号、金水、丰水系列,近两年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发展水晶梨、圆黄梨、黄金梨等优质新品种5000余亩。旧口镇是全市蔬菜大镇,蔬菜面积5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镇内罗集、刘巷、青庙、王淌、花园、熊桥、永胜、罗岭等村,其中以罗集、青庙、刘巷等村为中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5000余亩。主要蔬菜品种有甘兰、胡萝卜、白萝卜、洋葱、大蒜、香葱、红辣椒、青椒、南瓜、冬瓜、茄子、莴笋等。. 旧口镇特产与美食 旧口砂梨 旧口是我国著名的砂梨之乡、文化之乡。旧口的梨文化与汉江的水一样源远流长。旧口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钟祥市的南大门,与京山、天门、沙洋毗邻接壤。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广
漳河镇
漳河镇因漳河水库而得名,是荆门市西部门户,距市区17千米,地处漳河风景名胜区。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省旅游明星乡镇、楚天明星乡镇,是省百强镇和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 漳河镇辖3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有13962户,43960人,国土面积38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3平方千米。集镇规划区14平方千米,建成区4.6平方千米。 2004年,全镇实现GDP2.4亿元,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工业总产值5.82亿元,综合财政收入918万元。盛产煤炭、粮油、柑橘、绿茶、银鱼、荸荠、西瓜。迎接青龙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漳河银鱼通过A-绿色食品认证,李集岛柑橘、蓝湖荸荠、云泉西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位于漳河境内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李家洲大坝气势恢弘,腰斩桀骜不逊的漳河而形成库容20.35亿立方米、水面10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湖面宽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湖水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两岸青山逶迤、层峦叠翠,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山水相融、相映成趣,是旅游、休闲、度假、疗养的绝佳去处。.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漳河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6年10月,漳河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4年7月,漳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9年1月,漳河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10月,漳河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漳河镇特产与美食 漳河蜜桔 从2004年起,漳河镇着力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制定和完善示范区柑桔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柑桔质量分级标准、采收和加工处理标准、环境保护等措施。漳河柑桔实行标准化生产后,柑桔品质大幅上升。20…… 漳河镇民俗文化 推故事 “推故事”是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漳河(原烟墩)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当地几个富有艺人创编的,当时在漳河一带,民间艺术活动种类较多,主要有狮子、彩船、高跷等,当地人称这些民间舞蹈为“玩故事”…… 摸秋 摸秋是一种民间风俗。该风俗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较为盛行,在东宝区漳河镇一带影响较大。每年中秋节,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到别人家的田埂边、菜园里,山坡上去摸瓜果、蔬菜和豆类。老人……